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1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比尔•盖茨慈善捐赠案例及启示

来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0

作为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既因为最初的小气而被人诟病,又因为捐献全部家产受人尊敬。本文暂且不论他的“功与过”,仅把以他为代表的企业家捐赠行为作为案例,并通过中美对比,来分析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习什么经验、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完善等问题。

关健词比尔·盖茨;慈善捐赠;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 

现有国内文献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关于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比如:李新春,苏琦,董文卓(2006)从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存逻辑出发,说明激励机制和保健机制分别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有不同的激励作用;时鹏程,许磊(2006) 、贾良定,周三多(2006)、孙诚,冯之浚(2006)等人也都是在类似层面对企业家精神的各种研究,他们大致都得出了企业精神对企业正面作用的结论;二是关于社会责任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黎友焕,陈理斌(2009)从社会责任角度揭示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并认为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庄子银(2003)、何予平(2006)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以上两个方面都是用理论或数据来论述论点和推导、证明结论,但很少有从身边案例出发来揭示企业家慈善捐赠及体现的社会责任精神现象的。本文从比尔·盖茨慈善捐赠的一系列事实案例出发,运用中美对比的手法,找出中国内地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案例回顾:比尔·盖茨捐赠之路

1995-2007年,比尔·盖茨(Bill Gates)连续13年蝉《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位。[1]2008年捐出全部身家580亿美元,又成为全球首善。其实,“首善”盖茨并非一天炼成,“为富不仁”阴影也曾很长时间与其大名连在一起。

(一)比尔·盖茨慈善思想转变

2006年底接受詹姆斯摩根全球人道主义奖时,盖茨所坦露的两个人对他思想真正转变有重大影响。一位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是一位大学教师,也是全国联合劝募的董事,母亲的身份对他有很大影响。盖茨很小的时候就将自己的部分零用钱捐给教堂和救世军(基督教慈善组织)。另一位是靠投资发家的巴菲特。因为巴菲特告诫他,慈善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而且,把那么多财富留给孩子,对他们并无益处。

深沉触动盖茨思想转变的事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然而,此时盖茨的怜悯之心只是受了一点点触动,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2]

(二)比尔·盖茨走向慈善捐赠路

从其思想转变的1994年起,比尔·盖茨开始真正地走向了慈善捐赠之路。按时间顺序,其一些最重要的慈善行为如下:

1994年,受父亲老盖茨的影响,盖茨决定开展慈善工作,并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1997年,盖茨和梅琳达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以帮助更多人使用科技资源。1999年,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工作重心变为资助家庭困难和少数族裔的学生。

2000年年初,比尔·盖茨将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大学朋友史蒂夫·鲍尔默,从而为慈善事业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同是在这一年,盖茨决定将这两个家族基金会合并成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促进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为重心。并在同一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仅从2000-2004年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100.85亿美元。

2006615日,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逐步移交其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为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盖茨为自己留出了两年的过渡期。200871日之后,盖茨决定将放弃全部日常管理工作。

2008627日,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从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执行董事长的职位退休,转任非执行董事长。退出微软日常管理的盖茨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他的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全数捐给名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项目,其子女不会得到一分一毫。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他未来的人生都将奉献给慈善事业,换句话说,他将穷尽余生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服务。

从铁公鸡到世界头号慈善家,盖茨的慈善转变历程值得深思。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其说是社会“逼捐”的迫使,不如说是盖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转变,使他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