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倾销浪潮看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1

对于目前席卷而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国内一些舆论作出了极具政治色彩的另类解读。不少企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认证标准是发达国家继反倾销、绿色壁垒之后,针对中国发起的新型贸易壁垒。但我们必须清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试图将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与经济贸易问题割裂开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将自己放在国际社会责任标准的体系中进行丈量。承不承认国际社会责任标准代表着中国企业的胸怀与气量,而能否践行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则不仅考验着中国企业的勇气和能力,更决定了中国企业能在全球化的市场上走多远。

2006岁末,时值中国入世五周年,在由企业公众形象评选委员会、搜狐财经、《法人》杂志等机构主办,光华传媒承办的,以“反倾销浪潮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的媒体学术沙龙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士、企业代表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达成了上述共识。

张文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一些出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够增加了贸易摩擦和反倾销的可能性

由于CSR(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并已初步实现了体系化,所以就不应该对这个概念进行任意解释和随意使用,尽管不同人士、不同机构对CSR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达成完全一致。总的来看,CSR不是指企业盈利、交税、提供就业等方面的事情,这些是企业的分内事情或者是自然而然派生的事情。因此,我认为,在中国推行CSR,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就是要将企业的DUTIES(法定义务)和(SOCIAL)RESPONSIBILITEIES(社会责任)分开,不要将两者混淆起来。

从全球来看,CSR主要是指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指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责任,二是指善待劳工,三是指关注其他相关者的利益,四是指社区贡献,五是指关爱特殊群体,六是指提倡一些普世价值,如人权,女权,平等,等等。

一些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正向的消费响应。也就是说,有良好社会责任的企业可能更多地得到消费者青睐。一些研究也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业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但是,一些出口企业的公众形象不太好,社会责任履行不够,这也增加了贸易摩擦和反倾销的可能性。譬如,中国纺织也是出口大行业,并吸纳了约2000万人直接就业。最近公布的中国第一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06》显示,100%的被调查企业都存在超时工作的现象,部分企业员工每天工作达到13个小时,晚上加班4-5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达到83-90个小时,有的企业的员工则在3个月内仅有1天休息,4个月内仅有3天休息。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在推行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项目,选择10家产业集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试点地区,100家骨干企业建立CSC9000T管理体系,同时对1000家中小企业进行培训。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国企业公众形象能逐步改善,企业社会责任得到更多认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进一步提高。

马宇(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贸易壁垒”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应指企业作为法人承担的对于利益相关方的道德责任,而不应包括起码的法定责任。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贸易壁垒,假如企业社会责任可能成为贸易壁垒的话,也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贸易壁垒。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比较一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和一般的ISO质量和技术标准,甚至是国家法定技术标准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第一点,技术标准考虑的就是产品质量或者是产品的内在品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关注产品内在品质,是关注你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领域,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相关利益方的利益。

第二点,技术质量标准直接体现的是企业商业生命。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即使不强迫,企业也会考虑。但是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商业利益,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商业利益。

第三点,质量标准直接保护的是消费者的权益,而企业社会责任是从生产者角度考虑处于弱势或者被动地位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第四点,企业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可能会影响到企业利润。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可能要付更高的价格。选择含有企业社会责任但价格提高的产品是出于消费者的道德选择。

第五点,质量技术标准往往是带有强制性的标准,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企业的自愿选择,是企业自发、自律的标准,不是强制性要求。

民营企业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圣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翔

中国民营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在中国大地上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当我们在共享改革开放带给全国各族人民丰硕成果的时候,无不为民营经济给中国社会创造的巨大财富而感到无比自豪。

树有根,水有源。回眸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追寻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使它走上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块沃土养育它成长壮大起来。以感恩时代、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和人民为理想,倾心竭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当代民营企业家应有的品格和追求。

在实践中升华精神境界

我出生在农村,从一个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成长为一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成长为一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每一步的发展,无不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的雨露阳光,无不凝聚着党和人民的心血。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没有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如果没有党和人民的支持、关心和培养,就没有民营经济的今天,更没有我的今天。因此,我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人民,感恩社会,感恩时代。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基本要求。感恩,是基于报答的一种朴素追求,但仅仅感恩是不够的,还必须把感恩提升到价值观和行动宗旨的高度,变自发为自觉。自觉是现代文明社会对每个公民的期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理应不辜负社会的期待。尤其应当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的差距,自己所做出的贡献与党和人民要求的差距,善于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我完善,在参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新的升华。

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号召,我觉得这是我们民营企业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时代机遇,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家应该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要求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新的视角审视自己,进而从理性的层面,在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

我们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违背这一规律,忽视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一味地去追求物质文明建设,最终必将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进程。所以,我们民营企业家始终都面临着正确处理创造物质财富与创造精神财富之间相互关系的共同课题。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体制优势。而实践要求我们,只有在注重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创造精神财富,才能使这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民营经济在充分发挥这种优势的过程中,应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不但要求我们民营企业家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有所作为,而且要求我们民营企业家在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特别要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更加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和帮助那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在不断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实现发展,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实现精神升华。

在奋斗中承担社会责任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使命,民营企业家要适应时代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民营企业已经是经济发展增量的主要来源,民营企业要不断创业、创新,不断壮大自己,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就是民营企业对社会和谐的最大贡献。

促进公平正义的责任。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内涵。民营企业要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加公平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也要公平地对待社会其他群体,努力维护他人的公平权利与合法利益。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责任。民营企业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和切实维护员工权益,是民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民营企业获得员工认同、支持和激发劳动热情的前提。

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责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良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民营企业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投身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恪守诚信守法的责任。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本道德规范,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证。民营企业要遵守一切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个人诚信,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感恩时代倾情回报社会的责任。民营企业家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要增强感恩意识,热心社会慈善事业,积极支持公益事业,踊跃投身光彩事业,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倾情回报社会。

在回顾和思考中,我们坚信,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必将把感恩党、感恩人民、感恩社会、感恩时代的真挚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再接再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一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而我,愿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企业为载体,致力于传播一种爱心、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有利于民族进步的民族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7-03-02 第04版)

企业发展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作者:□文/庞珍珍 黄林燕

[提要] 从“三聚氰胺”、富士康“连跳门”等事件发生以来,人们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颇为关注,政府也出台很多政策来强制和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但成效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企业之所以不尽心地履行社会责任是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的关系,只关注短时间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和回报问题。本文从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讨论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的关系,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发展;社会责任成本问题

一、社会责任发展起源与含义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谢尔顿在《管理哲学》一文中提出,他认为企业经营者应该具有满足企业内外各类人需要的责任,并认为这些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社会责任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最早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将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上述两个概念用到了“应该”和“必须”两个词语,从中可以看出,履行社会责任是任何一个企业的“义务”,这里的“义务”不仅仅指法律层面,还含有道德层面。

社会责任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9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从笼统到具体,从最初的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到今天的企业应当承担哪方面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具体都是些什么,其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当今我们普遍接受的一个社会责任的概念是:“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其中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另外企业还应当积极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关心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支持慈善事业。”这一概念把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化,给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指导,如企业应当关注产品的质量,生产质量过关的产品,并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因为利益而忽视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应关注企业员工的权益,关注员工的日常生产安全、培训等受教育的机会。此外,企业还应当履行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应当做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关系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发展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或者持续发展期,因为持续发展这种状况并不普遍,所以我们暂不讨论这种情况。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并且在每一阶段社会责任的履行同企业发展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在创业初期,资本主要来源于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企业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生产能力较弱,偿债能力较差,资产抵押能力有限,缺乏信用和担保支持,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流动资金和市场份额均较少,盈利能力不强;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正规,集权问题不可避免;资金流转不顺,经常出现财务困难,投资项目风险较高,同时还面临着产品的研发等问题。在此阶段,企业不会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履行社会责任需要的成本大于其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而且企业也没有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缺乏资金,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呈反向关系。虽然此时经济效益为负,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放弃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企业还应该着眼于长远的发展,不能只关注眼前。在创业初期企业可以只履行那些法律层面上的责任,比如保证产品质量、保障员工工资按时发放、不污染环境等等。

在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组织结构和流程相对正规,管理体质比较完善,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产品的生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系列,产品市场份额相对稳定,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业绩增长速度加快,生产线等固定资产投资增多,盈利能力较强,企业在经营之外开始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其有能力和欲望来通过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达到扩大销售额的目标。此时,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发展是同向的,增加履行社会的成本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可以在法律层面之外履行一些社会公益方面的责任,如通过慈善机构进行捐款、给学校和贫困地区捐赠产品和服务等等。

在成熟期,企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结构和管理能力都是最完善的。但产品市场份额趋于稳定,原有产品的市场已经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成本上升,企业效益开始下降,企业的创新和创业精神渐渐淡薄,企业热衷于通过兼并和扩张来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如通过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取得原材料和销售的控制权,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在成熟期的后期,大部分企业由此走向衰落,也有极少数企业经过剧烈的业务变革,进入持续发展期,实现永续经营的追求。此阶段中,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是同向关系,因为对外履行社会责任会给社会一种企业经营仍处于一种较好状态的印象,从而增加销售。如果企业此时放弃原来在成长期履行的除法律层面以外社会责任,市场就会做出反应,这种负面影响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如品牌受到市场的漠视,销售额大幅度的下降,如果放弃社会责任的履行会严重的得不偿失,但企业可以适当地缩减一些履行责任的成本。

在衰退期,企业处于“老龄”阶段,产品市场份额逐渐缩减,盈利能力严重下降,新产品没有及时研发出来或者是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接受,面临被竞争对手接管、兼并的可能性增大,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如果企业还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成本支出增多,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快的破产的威胁。并且在这一阶段,企业即将消逝,履行额外的社会责任也不会对企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此时履行额外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呈反向关系。

三、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解决方案

以上的每个阶段履行社会责任同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有同向的也有反向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每个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是否能得到补偿的问题。一般来讲,社会责任成本的承担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主要由企业承担;二是企业承担为主、政府承担为辅;三是政府承担为主、企业承担为辅。这三种形式的成本补偿主要区别在于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补偿的主体不同。第一种形式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政府不会提供任何的补助,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给社会创造的利润是微薄的;第二种形式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之外,向政府申请补助,这种形式适用于企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两个阶段,此时企业给社会创造了一定的财富,有物质基础足以履行社会责任。同时,对于那些履行社会责任成本较大的社会公益性捐赠等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或者是税收的优惠;第三种形式是企业在衰退阶段,陷入财务困境,对履行社会责任是可望而不可及,此时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应主要由政府承担,企业承担较少的部分。

在创业初期,企业还都处于萌芽阶段,生产和销售等一切经营活动都没有步入正轨,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根本就没有能力来负担这种责任,但此时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主要由企业来承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不履行除法律层面以外的社会责任,如果履行社会责任不可避免时,可以尝试发动企业内部领导和员工,由领导带动下属进行捐赠,这样不仅解决了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也能起到改善管理层与员工关系作用。

在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有能力来履行社会责任,并且在这一阶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益大于其付出的成本,所以企业乐于履行社会责任。这一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可以由税后利润进行弥补,甚至如果是比较好的企业可以向政府申请补贴或者是税收优惠以弥补成本支出,所以应采取企业承担为主、政府承担为辅的方式。

在衰退期,企业“被迫”承担着原来成长期承担的社会责任,此时已经没有能力再承担额外的社会责任成本,但政府可能为了地方的业绩问题而支持这种处于衰退期的企业,目的是希望帮助其渡过难关,重塑辉煌,帮助政府提升业绩。此时政府愿意为企业承担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成本,其余很少部分由企业承担。

四、结语

社会责任之所以会被提出来是因为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社会财富。虽然企业生命周期中的每一阶段履行社会责任给其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但就企业整体来说,履行社会责任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进而提升企业的销售额,增加企业的盈利。所以,从长远看,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邓玉华.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

[2]沈叶,王卫平.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特征、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25.

[3]林常荣.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