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SA8000相对一个国际标准体系的十大缺陷

   内容提要:SA8000作为美国一个民间小机构制订的劳工保护认证体系,却被尊称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叛借国际社会责任理论的卖点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掀起一场既不公平又不标准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SA8000导入中国后也已经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年来国内媒体纷纷也就SA8000的褒贬召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也尝试从SA8000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存在的缺陷进行剖析,揭露其不标准的原因,以图还其真正的面目,加深国内各界对SA8000的理解,仅供参考.

   主题词:SA8000 国际标准 缺陷

   SA8000最多只能说它是目前国际上几百个各种各类的社会责任守则中的关于劳工保护这一类中的一个,因为这个守则与其他大公司的内部守则又有区别,主要在于SA8000是可供予认证,因此确实地说,SA8000应该是社会责任中劳工保护方面的一个认证体系,它在劳工保护这方面的理论本质是良好而不可质疑的,但从它的运行轨迹和对各目标群的实际影响来看却大径相莛.这就使各界对其推行目的和本身的性质产生怀疑,本文也仅就对其是否真是国际标准进行拷问如下:

   1 SA8000名字和其内容不相称,明显以偏概全.

   究竟何谓社会责任,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现行的各种社会责任标准莫衷一是、各抒己见。有的将社会责任仅限定于企业,即企业社会责任(CSR);有的将社会责任扩大到包含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即社会责任(SR)。社会责任的定义难以统一,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责任的概念深深受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影响,其外延非常广泛,内涵也相当复杂。

   SA8000的“S”是指“SOCIAL”,“A”是指“ACCOUNTABILITY”,即“SA”是指“社会责任”,“8000”只是一个体系的代号,如“ISO9000”的“9000”和“ISO14000”的“14000”一样,从字义来讲,“SA8000”确实是指社会责任体系。 但从 <SA8000:2001>版本来看,SA8000包含的9个内容是: “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和管理系统”等9个方面。这9个方面全都是涉及企业对劳工保护的.

   而笔者认为社会责任的范围很广, 主要包含: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劳工准则和劳资关系、人权、职业健康安全、伦理、反腐败、团体关系、慈善事业和积极进取等。 从主体来看,有政府的社会责任,如维护经济秩序,依法保护各种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等,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提供社会就业等,也有自然人的社会责任,如遵纪守法,遵循风俗道德等.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来讲,也相当广泛,仅企业社会责任最基本的应该是依法经营,按章纳税,此外还包括提供社会就业,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保证,价格合理等等很多内容.

   其中企业保护劳工的社会责任也只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一项.

   因此很明显,说SA8000是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管理体系就是牵强附会,明显是以偏概全.

   2 SAI把台湾作为国别来看待,具有不可告人的政治意图.

   在SA8000的制订者SAI网上由SAI公布的系列有关统计数据中,把香港,澳门的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国别内,把台湾的相关数据另作为“台湾”国别来统计,具有很强的政治意图,其行为耐人寻味.

   台湾历来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国内的一个地区,这是世界各国,各界都明知的事情,围绕台湾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正在作出一系列的努力,但同时正是有某些国家如美国的一些机构以中国屈起的威胁论为由,从各方面以不同形式企图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或推迟统一进程,不少别有用心的国外机构在各种资料的统计和标示上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分别为不同国别来宣传,以图造成所谓的既成事实,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不可接受的丑陋行为,也是最终不可得逞的流氓机俩.尤其是象SAI这种所谓的国际机构,一方面既想在中国捞到自己的好处,又不尊重中国的历史事实,更是中国人民不可接受的.

   显然易见,SA8000如果是一个国际标准体系的话就不应该也不会涉及到这种敏感的政治领域.

   3 SA8000的具体条款不科学,具体内容很难操作

   在<SA8000:2001>版本的第二条的 “规范性原则及其解释”中, “公司应该遵守国家和其它适用的法律公司签署的其它规章和本标准.当国家和其它适用的法律公司签署的规章和本标准所规范的议题相同时应该采用其中最严格的条款”.这一条款极不科学,也很难操作,主要原因是:

   首先,把国家法律,公司规章和本标准并列在等同的地位上来拼凑成一个标准,就显得不伦不类,国家的法律修改和公司规章的修改的难度是不能同日而语的,这样就等于把公司的规章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了.

   其次,国家适用于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是何其多也,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同一领域的法律,那么就等于说这个SA8000就包含了这些法律了.目前国内的不少专家说“SA8000的要求比我们的国家劳动法还低,如果中国的企业遵守国家劳动法的话就能通过SA8000认证”,笔者却认为:如果按这条规定,我国的劳动法只是该体系的一个小方面呢.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要全面遵守该国或地区的所有的适用法律的话都不易,别说在我国就在欧美地区,也很难做得到.

   在次,“当国家和其它适用的法律公司签署的规章和本标准所规范的议题相同时应该采用其中最严格的条款”,这也不符合法理得从轻原则..

   4 SA8000条款不规范,具有很明显的拼凑性

   SA8000的相关利益机构声称:“该标准是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宪章(ILO宪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而制定的,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我们在<SA8000:2001>版本的第二条的“规范性原则及其解释”中,发现有如下的条文:“公司也应该尊重下列国际协议的原则;

   (1).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29 和105 条(强迫性和奴役性劳动)

   (2).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87 条(组织工会的自由)

   (3).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98 条(集体谈判的权利)

   (4).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00 和111 条(规男女同工同酬歧视)

   (5).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35 条(工人代表公)

   (6).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38 条和建议款第146 条(最低年龄和建议)

   (7).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55 条和建议条款第164 条(职业安全和健康)

   (8).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59 条(职业训练与雇用残疾人)

   (9).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77 条(家庭工作)

   (10). 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第182 条(关于最恶劣童工形式)

   (11). 世界人权宣言

   (12).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13). 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歧视妇女行为公约”

   很明显是SA8000企图简单地把已经在国际上各国公认并遵守的真正意义上对各国都有约束力的国际公约拼凑在一起,扯“国际大旗”,挂羊头买狗肉.甚至作为一个标准体系,连具体的条文也懒得写出来,直接引用国际公约第几条,似乎就更有国际味道.实际上更显得其拼凑的破烂性.

   5 违反事实,张冠李戴

   SA8000的相关利益机构声称:: “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如果说SA8000是国际标准肯定是为时尚早,明显违反事实.国际企业社会运动 100多年来表明社会责任运动主要就是围绕道德规范展开的,现有的众多的社会责任守则和规范大都是道德规范,因此说SA8000是首个道德规范的话也有违良心.

   上面分析所得,由于SA8000只是涉及劳动劳工保护的某些方面,说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做到事情,明显是在完全不负责的一厢情愿的情况下拼命夸大SA8000这个拼凑守则的效能.

   6 推动方式错位,推动结果违背其宗旨

   一般的国际标准都是标准和规则制订后,广而告之,吸引企业主动申请认证.从SA8000的推动情况来看,以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例,绝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跨国购买公司的压力下被迫进行,几乎没有企业为了提高其劳动保护的社会责任建设工作或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而主动申请SA8000认证的,具有很强地强迫性.更重要的是由于跨国公司以SA8000替代其公司守则,进一步地加强对供应链控制包括对供货企业生产成本利润机制的控制甚至技术秘密的控制,使到生产企业在低利润甚至零利润的状态下勉强运转,无力提供能力来改善劳工待遇.明显违背了SA8000对劳工保护的理论初衷.

   7 偷借ISO概念,误导目标群体认证心里.

   SA8000的相关利益机构声称:SA8000的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都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之国际标准。”

   但是,SA8000与ISO9000和ISO14000根本就不可比, ISO9000和ISO14000是经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各成员国共同讨论,制订并对各成员国都有约束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在各成员国都设立合法的有办事机构,认证条件,程序等都是标准化和公开化的,各国的企业在各国的相关机构认证就可以了,整个认证活动都是合法的.SA8000只是由美国的一个民间小机构制订推出来,全世界到目前为主才有9家认证机构.没有设立认证机构的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必须向国外的这9家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但是整个认证经营活动是发生在申请企业的所在国家内,应该受企业经营活动所在国的法律法规约束,这就又造成了这种认证经营行为往往超越了申请企业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成为非法的经营行为.目前在我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SA8000采取第三方认证是其隐秘的卖点,似乎体现其认证主体认证行为的公正性,但全球仅有9家认证机构的局限性却无疑把这种自欺欺人的骗局轻而易举地拆穿了,这9个认证机构控制着整个认证市场,从现实上看,我国不少通过认证的企业存在着严重作弊行为,其相关的认证机构和其中介机构就是作弊的主谋或帮凶.

   所以说SA8000和ISO9000及ISO14000 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这也很明显在借用ISO的概念.

8 无中生有,掩盖其区域局限性.

   SA8000的相关利益机构声称: “SA8000已经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认同”,而实际上,西方国家的消费者或社会各界对SA8000的了解不多, 美国的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也尚未承认SA8000标准。其主要的支持者是跨国公司如耐克、阿迪达斯、沃尔玛、麦当劳等.

   从目前已经认证的企业国别分别情况就可以看出SA8000的主要认证和推行地区:意大利, 中国、 印度、印尼、泰国、越南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认证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其结果是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扩展到了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中国家。这种区域局限性充分体现了SA8000不是也不能成为国际标准最基本的特征.

   9 各认证机构的认证标准和要求不相同,使这种所谓的“标准”明显“不标准”

   据调查显示,各个认证机构对SA8000的认证要求把握各不一样. 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在我国和在其他国家的认证要求也不一样.甚至相差很大.在我国还有些认证机构普遍把我国的相关部门的规章,地方的规定甚至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知都理解为<SA8000:2001>版本的第二条的“规范性原则及其解释”中, “公司应该遵守国家和其它适用的法律”.这就把这个守则规范的约束范围人为地无限地扩大了.因此这便成为了人为因素决定性很高,灵活性很大的“标准了”.

   10 认证总费用高企,很难广泛推行

   据调查,以300人为例的工厂其认证费用大约为9000美金,但认证SA8000是个系统工程,为了便于认证过关和少走弯路,一般都得请顾问公司帮申请认证企业做相关的认证准备工作,其顾问费却高达10多万港币,另外就象上文所说的,一般的企业都很难达到认证的要求,顾问公司往往会鼓励和帮助申请认证企业进行做假操作,这笔隐形费用却更加的高,而且都没标准.另外还有每年复检费用,等等,相比ISO9000和ISO14000来说,认证SA8000的实际总费用要高得离谱.

   高认证费用自然增加了申请认证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高认证费用的存在也使SA8000很难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推广,最终也抑制了SA8000走向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YOUHUAN LI(黎友焕),The analysi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WWW.Nottingham.ac.uk/cele/project/sept2004/month/56

   2 黎友焕编著,<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 版

   3,梁桂全 黎友焕,林平凡等主编,<2003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蓝皮书>,广东经济出版社11版

   4.黎友焕著,<世纪之交对社会科学的遐想与呐喊>,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版

作者:黎友焕 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经济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该文发表在<亚太经济>2005年2月刊

SA8000——广东外贸企业必须逾越的墙

   SA8000主要针对的是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同时SA8000也更频繁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里,如果企业没有取得SA8000认证或存在违反SA8000要求的行为,将被停单、撤单,失去出口订单。珠三角地区的部分企业已收到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采购商要求其产品达到SA8000标准的通知。

   SA8000在广东推行的现状

   截至2004年5月20日,我国共有56家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其中广东最多,有 32 家,占了全国通过认证的57%,因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广东外贸企业受其影响为最大。

   SA8000在广东发展趋势

   当前在广东受到采购商压力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制造厂,如玩具厂、纺织服装厂、体育用品厂等,同时,这一趋势正迅速扩展到整个消费品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如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家具业和食品业。

   SA8000在广东的快速推行,主要的力量来自于跨国采购商,同时国际认证机构和大批国内认证中介组织意识到了SA8000对广东的对外贸易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将带来巨大的认证市场,因此推波助澜把SA8000尽量地美化炒作。境外的认证机构、中介公司在国内的直接经营活动和进口商的某些有偿“人权查厂活动”属非法活动,他们的认证和培训活动普遍存在扰乱市场秩序、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经营和漏税等现象,有关部门应依法予以禁止,从而遏制这一势头在我国蔓延。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反对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但是,经济发展应与社会发展同步。而且由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目前还主要由发达国家所影响或左右,而这些国家的政府与工会是劳工标准的积极推动者。所以,从发展趋势来看,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某种形式的挂钩或联系,将是一个可能的要求和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执行我国劳动法中的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可以填补商业活动和西方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空隙,通过对工作现场的独立审核,讲究社会责任标准(这里所指的社会责任标准不是SA8000而是统称)可以帮助公司展示其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和相关承诺。

   在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消费者开始感觉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自私、不负责任的组织,从而不愿购买这些企业生产的商品。这就给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我国注重社会责任也帮助我国企业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真实地了解社会的具体需求,并能够加快我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效益的实现,也是实行十六大以人为本精神的重要举措。

   SA8000在广东推动的主体及其行为分析

   SA8000认证与咨询市场的跳跃式发展的背后实际是跨国采购公司、欧美国家政府、SAI及其标准认证机构等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强力推动的结果。

   跨国采购公司积极推动SA8000认证的行为分析。

    积极推动和实施SA8000标准的跨国公司认为,通过SA8000认证对跨国采购公司有很多战略利益。对于零售商来说,如果公司制定供应商社会责任守则,需要建立内部监督体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而直接采用SA8000标准可以大大降低监督成本,同时可以改善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实施SA8000标准将大大地提高公众和消费者对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工标准的信心。公司越大,知名度越高,人们更加关注它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于供应商来说,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中,劳工标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SA8000标准是跨国采购公司获得竞争优势,吸引客户和进入新的市场的一个机会。实施SA8000标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不同劳工标准和社会要求的成本,因为SA8000标准可以代替其他类似标准和守则。SA8000标准可以让跨国采购公司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有利的地位,对社会和道德标准的明确承诺对优秀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公司对雇员福利的承诺将提高雇员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力,而且有利于改善客户关系,维持忠诚客户。

   2004年3月下旬,凭借2590亿美元营业额,零售巨头沃尔玛第三次被评为美国500大公司第一名。然而,2月9日,美国全国劳工委员会(The National Labor Committee)等机构发表了一份报告,指责沃尔玛供货商广东东莞市常平镇合艺电子塑胶制品厂和广东省中山市三乡镇秦氏企业手袋厂违反劳工标准,存在工作环境恶劣、克扣工人最低工资、非法强迫工人加班等情形。随后,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表了其记者到该厂实地调查的报道,但是两者都把矛头指向了沃尔玛,指责这家企业将自己的巨额利润建立在这些“血汗工厂”对劳工的压榨基础上。

   众所周知,正是依赖“采购价一低再低从而取得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沃尔玛只用了40年时间就从一家小型家庭百货店成长为《财富》500强第一位的商业航母。采购价一低再低的背后必然是供应商利润空间的减少,而供应商为了保证利润和继续生产势必减少各项生产成本,将损失转移到生产工人头上,降低劳动力成本。按照这种逻辑来看,生产工人受压榨的源头的确来自沃尔玛。密歇根大学政治系副教授Mary.Gallagher在解释其间的逻辑联系时说,虽然供货商与沃尔玛仅是采购关系,但前者所雇佣工人的过低待遇,与沃尔玛的“采购价一低再低”策略很有大关系。目前,沃尔玛已经没有自己的工厂,商品都是从全球采购来的,并且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低价,再低价”的合作工厂。与此同时,沃尔玛却要求“供应商应遵守其营业地的地方及国家法规,提供雇佣合理的工资及福利”,并声称,将会运用自身的影响力改善当地的工作条件,如发现供货商没有遵循当地法律和沃尔玛标准,沃尔玛会终止与其合作关系。这种既要低价又要社会好评的要求本身就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实际操作中沃尔玛宁愿选择前者抛弃了后者,这才有上面所述的这次新闻曝光的原因。

   因此,推动SA8000普及的最重要的一股力量来自活跃在世界各地、占据了世界经济半壁江山的各类跨国公司。最终获取最大受益的也是这些跨国采购公司。

   欧美国家的默认及支持无形中成为推动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强制实施SA8000认证的重要力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早已远离了传统的竞争领域,但却牢牢占据着价值链前端的诸如技术、研发、品牌等环节,他们不仅改变了竞争的领域,而且改变了竞争的规则。如在企业社会责任、反倾销、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一些欧美西方国家早已通过世贸组织制定了严密的规则。面对这些障碍,发展中国家想在价值链前端提升竞争力只能是可想却不可及。SA8000的出台可以说是欧美西方国家的民间机构做了一件政府很想做的事情,是欧美西方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一次改变竞争规则的重要举措。

   据2001年1月6日《华尔街新闻》报道,美国克林顿总统拨款390万美元用于改善劳工标准,有5家非政府劳工组织获得这批政府拨款,其中SAI获得最大的一笔拨款100万美元,指定专门用于SA8000在中国和越南的推广。很显然100万美元对SAI这样的机构来说是笔大的资源,美国政府这次对该类非政府组织拨款也是不寻常的。最近几年,不少政府官员频频在SAI举办的一系列活动上讲话,要求SAI能从美国的利益出发,为美国和政府作出更大的贡献。美国政府于2003年底又给SAI拨了一笔不菲的开拓经费,重点也是开拓中国的市场。政府的支持无疑将对SAI推广SA8000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说明是美国政府在背后推动SAI掀起SA8000在中国的波澜。

   在中美贸易摩擦不可避免甚至愈演愈烈的时期,美国各界对SA8000的重视可能将越来越大,而SA8000体系的最隐蔽、最难以对付的利器是它要求企业在首先符合该国所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才认证SA8000。按我国目前的情况,为我国企业制定的规章数以万计,只要有哪种即使是很次要的条件不符合法规,便等于不符合SAI,所以,我国企业的运行实际是难以适应SA8000标准有关内容要求的。如果SA8000在中国广泛实施,根据SA8000的机制,SA8000将有可能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好工具,操作起来它比反倾销等贸易壁垒更加方便,也更加显得仁义、仁慈,并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也更加不会引起他国的强烈反对。

   据笔者了解,SAI及其相关的认证机构已经在世界各地和我国的深圳、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并聘请了一批专职和兼职人员,包括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正在积极地推广SA8000的进程并密切地注意SA8000在世界各地及中国的推动情况及进程,并大量地收集我国外贸企业的相关情报和负面素材。

   (作者:黎友焕 广东社科院副研究员、西北大学博士生)

社会责任成为新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企业的更新功能来自于企业内部的机制和社会对其影响力。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价值理念有其引导潮流的先驱魅力。

   企业的社会责任要解决的是以捍卫消费者权益、劳工利益和环境保护等公众利益为核心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与企业的精神和文化,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各国企业、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无论从影响的范围上,还是从人类的共同意识上或者提倡的内容上来看,它都是当前中外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目前,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新时期企业文化整合和再造的内容,已成为国际企业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企业用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信念使企业全体利益相关者同心同德,凝聚在一起。企业文化使其利益相关者改变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潜意识地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

   缩短文化的融合

   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科特说:“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下一个十年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一种以精神为内核的企业文化,它必然会冲出自己的文化区界,向别的区域或同一区域的其他企业文化扩散和渗透。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融合不是自发进行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和变迁的迟缓性。即使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企业也不可能像更新设备、转换产品那么容易地改变各企业原有的文化观念。而且,企业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机械地相加,而是在原有文化个性的基础上相互比较、吸收和补充,然后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这更增加了企业文化融合的难度和时间长度。

   激励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激励企业利益相关者去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或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文化的这种机制能激发企业利益相关者服务企业的创造力和热情,以致于推动企业形成强有力的文化价值氛围,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和集体智慧,并使每个企业利益相关者都乐意为争取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较大贡献。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05)就在强调经济发展中物质因素重要性的同时更加强调精神因素的作用。他认为,“精神动力来自伦理观念,有了精神的动力,经济发展就会加快。”

   明确文化的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个体目标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集体目标上来。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利益的反映,可以使全体的企业利益相关者在特定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引导利益相关者自觉遵循企业共同价值观,使自己的行为和意愿符合企业文化的要求,形成一股企业发展的合力。托马斯•M•莫里根(Thomas M•Mulligan,1993)认为,“企业的道德使命就是运用所能获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为人类世界更加美好而创造产品、服务和机会。这一使命比企业可能行使的其他任何职责都重要。”

   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文化指明了明确的伦理方向,以道德伦理的软号召力引导利益相关者去共同实现企业的社会目标,凝聚起企业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积极追求社会理想的精神风貌。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中的一种伦理要素,大大加强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

     (本文发在《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11月15日C06版)

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须多管齐下

1.理论研究亟待深化并具确实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已经从各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研究,为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知识普及和理论解疑的强力支撑,尤其相当难得的是理论界基本认同了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方向,在这个一致结论下展开其他各方面的争论有利于把握研究方向的准确性和集中性。但是,剖析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具体情况及其启示,“企业该不该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怎么承担社会责任”以及“该承担多少社会责任”始终是整个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的四个核心问题,虽然我国理论界对“企业该不该承担社会责任”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的肯定意见,但对其他核心问题的研究却从没有突破,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理论家能为企业提出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案,这就使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也说明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目前还无法指导企业具体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社会亟待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研究的突破,也期待理论界能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建议。

2.政府意图导向亟待明确

    面对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浪潮及其冲击,企业受影响自然首当其冲,同时原有的竞争规则和市场机制已经在这场运动的冲击下出现了新的变化,“无形的手”失灵后,“有型的手”也就无法袖手旁观,政府行为进行调节和指导相当必要。但就企业社会责任这种新型的社会运动,在我们政府过去的执政历程中还没有碰到,从目前的国内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社会责任包含的内涵和外延较大,尤其是涵盖了商务、劳动社会保障、环保、工会、妇联、安全生产、药品食品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民政、法制,等等众多的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这就使我国政府部门和行政人员历来习惯于在自己职能范围内行使权利的工作方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事实上很多职能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也同样感觉到无所适从,不少行政官员都感觉到似乎跟自己部门的职能有关,也似乎无关。这就亟待政府综合职能部门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表明具体的意图,指明工作方向,落实工作职责。另外,情况表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浪潮已经使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产业发展布局和利用外资的结构变化。以珠三角地区提高最低工资为例,绝大部分企业感受到的最大压力不是来自对每位员工提高的基础工资绝对数额,而是由其引发的连锁反应的连串待遇。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普遍认为,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浪潮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实施,已经彻底地推动了投资环境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地区发展优势将重新定位。面对这种新变化,政府的意图导向也亟待明晰。

3.企业亟待创新责任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还来自于跨国公司对其供应链各层合作方的要求,这种由市场购买力来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不是由政府强制性推行社会责任的模式显得更有震撼力和意义。应该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明显的不同阶段,如果要求我国企业象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一样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还不大实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必然会增加管理费用的开支,加大运营成本。据笔者带领的课题组对珠三角地区的实地调研资料显示,珠三角的很大部分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对其运营成本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企业应该首先看到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社会潮流,是不得不作为的事情,蔑视社会责任将迟早可能被社会所抛弃;其次,在人文精神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履行合理的社会责任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可以把这种责任转变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可能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创造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新路径。就目前的情况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来说是额外的压力还是能提高竞争力就决定在企业“怎么承担社会责任”、“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和“承担多少社会责任”的核心问题上,过去企业办社会的历史惨痛教训还历历在目,企业应该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上寻求突破,挖掘与创新出责任竞争力。

3.教育部门亟待加快企业社会责任的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

    企业社会责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学科规划和专业设置都已经相当完善,我国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只有不断深化而无法退却,对于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我们已经无法回避,而且目前就已经在我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据不完全估计,我们目前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专业人才在20万以上,我们的教育部门是我们社会人才的生产工厂,应该把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及时发挥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这种人才教育的指挥棒作用。

社会舆论导向亟待规范和正确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界科研成果的转化,都需要通过媒体的推介,媒体对传播新事物、新风尚尤其象企业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运动的作用相当关键,众多案例已经表明,媒体的导向不准确和行为不规范将给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带来较大的阻力。另外,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行工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下,培养崇尚企业社会责任、嘉褒企业社会责任、讲究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舆论导向。

   (作者:黎友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
   该文发表在《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11月29日

广东企业社会保障任重道远

如何认识广东企业的社会保障社会责任,如何更好地加强和促进企业的社会保障社会责任建设将随着广东经济的发展而显得更为重要。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工业化程度最高、外向经济最强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受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影响的最前沿,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尤其是企业社会保障社会责任建设的重点地区。

   广东企业社会保障全国第一 

   广东企业社会保障工作在2005年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3.6万人、1130.7万人、1265.3万人、1605.1万人和419.4万人,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13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保持按时、足额发放。“十五”期末,全省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和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了64.6%、51.1%、295.1%、67.1%、80.1%和332.6%,五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问题仍然存在

   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影响和制约广东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建设的因素。

    影响和制约广东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建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有一个系统、全方位的把握。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寻找:市场机制或工业化属性;特殊国情;特殊的广东省情。

   以上三个方面中涉及到的具体影响因素往往相互交织,尤其是市场机制和工业化本身就是在特殊的国情和省情中作用和实现的,所以很难区分出究竟是国情、省情引起还是机制本身内在原因所致。

   广东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建设总思路

   广东在改革实践中摸索出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供了样板,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路。只有让广东的企业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社会责任这一内涵式转变,并且自发地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当作一个品牌、当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来经营,那么广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才能真正搞好,这是我们企业社会责任更是企业社会保障社会责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根据和当前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建设好广东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可从如下入手;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构建具有效率的企业社会保障责任执行机制;完善企业社会保障责任的建设环境;把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建设纳入构建广东和谐社会发展战略。

   企业的社会保障责任建设是从微观来确保社会的安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把大社会的和谐融入企业的“小和谐”中去。企业的社会保障责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为此通过“小和谐”的构建来实现“大和谐”。其次,实现社会保障工作或者说企业社会保障责任建设必须与特定历史时期的任务相结合,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符合必须能够促进和服务于经济改革的全局。这是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所必须要具有的高着眼点

   (本文发在《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11月30日A11版)